三德子卖鸡商标罗生门:当情怀被标价,谁在为明星的文字游戏买单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56

——撕开明星助农滤镜,一场5000万销售额背后的信任博弈

“三德子”变“德子土”,消费者买的是鸡还是IP?近日,演员赵亮因“德子土鸡”商标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。这位靠《康熙微服私访记》中“三德子”一角走红的明星,转身卖起土鸡,2025年销售额直逼5000万元,却因商标“德子土”而非宣传中的“德子土鸡”陷入信任危机。更扎心的是,其关联公司今年3月刚因虚假广告被罚10万元,如今又因商标“文字游戏”被质疑“割韭菜”。这场风波,撕开的不仅是明星跨界带货的遮羞布,更暴露了农产品电商领域“IP变现”与“诚信底线”的激烈碰撞。

一、5000万销售额背后的“信任算盘”:明星IP≠品质免检牌

“三德子”光环能卖多少钱?数据显示,赵亮的“三德子官方旗舰店”月均销售额超1500万元,远超普通农户或中小农业企业。消费者为何愿意为“三德子”的鸡买单?答案藏在IP情怀里——从“康熙小太监”到“转型助农”,赵亮塑造的“接地气”人设,让无数人觉得“买他的鸡就是支持农民”。但问题来了:当消费者冲着“三德子”的名头下单,收到的却是商标为“德子土”的商品,这种“货不对板”算不算欺骗?

“德子土鸡”变“德子土”:一场精心设计的“文字游戏”天眼查显示,赵亮团队曾多次申请“德子土鸡”“德子土猪”商标,均因与在先商标近似被驳回,最终只能注册“德子土”。但诡异的是,在直播间、包装盒甚至广告视频中,“德子土鸡”四个字被反复强调,真正的商标“德子土®”却藏在商品详情页的角落。这种操作,和“康帅傅”冒充“康师傅”、“粤利粤”模仿“奥利奥”有何本质区别?只不过,前者是山寨品牌,后者是明星亲自下场“玩擦边”。

虚假广告前科:180天散养?检测报告呢?今年3月,该公司因宣称“土鸡散养180天,零激素零饲料”却无法提供检测报告,被成都市监局罚没10万元。如今商标争议再起,消费者恍然大悟:原来所谓的“助农情怀”,不过是流量变现的幌子。当商业利益凌驾于诚信底线,明星的“人设”还能撑多久?

二、明星带货的“双面人生”:丁真与潘长江的镜鉴

丁真模式:IP赋能不等于透支信任同样是明星跨界,丁真选择与理塘县政府合作,推出“理塘牦牛肉”,商标标注“理塘”地域标识,溯源码可查养殖环境、检测报告。消费者买的是对理塘生态的信任,而非对丁真个人的追捧。这种“IP+地域+品质”的三重背书,让复购率高达65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反观赵亮,若能像丁真一样深耕供应链、严控品质,何至于陷入商标争议?

潘长江教训:一句谎言,毁掉半生口碑2022年,潘长江直播售卖“贴牌酒”,一句“我和茅台董事长认识十几年了”被扒是谎言,账号单日掉粉超50万,销售额暴跌90%。赵亮事件与潘长江如出一辙:都是利用公众对明星的信任,通过模糊宣传收割流量,最终因诚信问题反噬品牌。明星带货的“信任账户”,经不起几次“透支”。

三、商标争议背后的行业隐忧:劣币驱逐良币,谁为消费者兜底?

“德子土鸡”不是个例,是农产品电商的“通病”在农产品电商领域,商标擦边球、虚假宣传屡见不鲜。某地“五常大米”商标被滥用,某品牌“阳澄湖大闸蟹”实为洗澡蟹……这些乱象的背后,是监管的缺失和商家的逐利。当“德子土鸡”式操作成为常态,真正用心做品牌的农户将被劣币驱逐,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商的信任度将降至冰点。

溯源体系缺失:消费者如何自证“被坑”?目前,农产品溯源体系尚未普及,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昂。买到的“德子土鸡”是否真散养?饲料是否零添加?消费者只能凭信任下单,发现问题后却因缺乏证据而放弃追责。这种“信息不对称”,让商家有机可乘,也让消费者成为“待割的韭菜”。

四、破局之路:明星、行业、消费者,谁能扛起信任大旗?

对明星:IP变现可以,但别把消费者当傻子明星跨界带货,本质是“公众人物”与“商业主体”的双重身份叠加。赵亮事件警示:IP变现不能以透支信任为代价。与其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,不如学丁真深耕供应链,用品质赢得口碑。毕竟,消费者买的是鸡,不是情怀滤镜。

对行业:监管要“长牙齿”,溯源要“全透明”一方面,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商标侵权、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,建立“商标近似度”智能识别系统,让“德子土鸡”式操作无处遁形;另一方面,推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,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验养殖环境、检测报告,让“货不对板”无所遁形。

对消费者:擦亮眼睛,别为“人设”买单消费者需认清:明星带货≠品质保障,IP光环≠食品安全。购买农产品时,应重点关注商标是否清晰、溯源码是否真实、检测报告是否齐全,而非单纯为“三德子”或“丁真”的情怀买单。毕竟,钱是自己的,健康是自己的,别让“人设”冲昏了头脑。

五、当情怀被标价,我们该为谁较真?

当“三德子”的情怀滤镜撞上“德子土”的商标争议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明星的商业失策,更是整个农产品电商行业的信任考题。如果赵亮团队继续沉默,5000万元的销售额终将化为泡影;如果行业仍对“擦边球”睁只眼闭只眼,中国农品的品牌化之路将永远困在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怪圈中。

当明星带货的“人设”与“商品”割裂,当“助农”沦为流量收割的幌子,我们究竟该为情怀买单,还是为真相较真?评论区见,你的选择,决定了中国农品的未来——是继续被“文字游戏”收割,还是让品质与诚信成为市场的主角?#三德子赵亮卖土鸡商标德子土#
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